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13篇
  免费   6824篇
  国内免费   7716篇
化学   35295篇
晶体学   383篇
力学   7942篇
综合类   1415篇
数学   29672篇
物理学   24846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1184篇
  2021年   1619篇
  2020年   1974篇
  2019年   2126篇
  2018年   1904篇
  2017年   2397篇
  2016年   2592篇
  2015年   2325篇
  2014年   3330篇
  2013年   6047篇
  2012年   3879篇
  2011年   4178篇
  2010年   3535篇
  2009年   4849篇
  2008年   5231篇
  2007年   5323篇
  2006年   4916篇
  2005年   4247篇
  2004年   3838篇
  2003年   3718篇
  2002年   3295篇
  2001年   2743篇
  2000年   2628篇
  1999年   2374篇
  1998年   2184篇
  1997年   1859篇
  1996年   1672篇
  1995年   1577篇
  1994年   1449篇
  1993年   1196篇
  1992年   1130篇
  1991年   871篇
  1990年   741篇
  1989年   649篇
  1988年   593篇
  1987年   468篇
  1986年   400篇
  1985年   475篇
  1984年   476篇
  1983年   231篇
  1982年   380篇
  1981年   433篇
  1980年   320篇
  1979年   315篇
  1978年   236篇
  1977年   211篇
  1976年   163篇
  1974年   114篇
  1973年   10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 facile biosynthesis route was followed to prepare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 NPs) using Euphorbia milii (E. milii) leaf constituents. The SEM images exhibited presence of spherical ZnO N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M images disclosed monodisperse nature of the ZnO NPs with diameter ranges between 12 and 20 nm.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ZnO NPs hav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0.46 m2/g with pore diameter of 2 nm–10 nm and pore volume of 0.908 cm3/g. The EDAX spectrum exemplified the existence of Zn and O elements and non-appearance of impurities that confirmed pristine nature of the ZnO NPs. The XRD pattern indicated crystalline peaks corresponding to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d ZnO with an average crystallite size of 16.11 nm. The FTIR spectrum displayed strong absorption bands at 512 and 534 cm?1 related to ZnO. The photocatalytic action of ZnO NPs exhibited noteworthy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dye under natural sunlight illumination. The maximum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chieved was 98.17% at an illumination period of 50 min. The reusability study proved considerable photostability of the ZnO NPs during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 milii leaf constituents can be utilized as suitable biological source to synthesis ZnO NPs for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2.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新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栏目的主题内容、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该栏目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线索、开发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为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为STEM课程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3.
催化裂化是石油化工的核心单元之一.从催化裂化尾气中分离出来的碳四馏分富含许多的不饱和烯烃,如1-丁烯、顺、反式-2-丁烯以及少量的1,3-丁二烯,这些不饱和烯烃可以通过后续聚合反应,生成合成橡胶和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上述工艺过程对原料中1,3-丁二烯的含量(<100~200 ppm)有严苛的要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对碳四馏分中的1,3-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将其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单烯烃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得到的单烯烃可能发生深度加氢得到副产物丁烷.因此,开发高效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对碳四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1,3-丁二烯加氢反应可以作为模型反应,用来考察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性能.基于此,该反应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有关1,3-丁二烯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方面的综述极少.仅有关于1,3-丁二烯加氢作为模型反应的综述报道.本文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1,3-丁二烯加氢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综述,特别是包括Pd,Pt和Au等的单一贵金属催化剂.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固体催化剂构效关系,包括活性金属尺寸效应、晶面和形貌效应以及载体效应(晶相、孔道和酸碱性);(2)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新策略,如单原子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金属-离子液复合催化体系以及载体的形貌调控;(3)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和失活机理.提出了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高性能催化剂开发面临的挑战,并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随着纳米技术和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快速发展,对贵金属活性组分进行原子层面上的调控(包括形貌、尺寸以及单原子配位环境等)已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研制出一类新型高性能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从而实现高转化率条件下高附加值单烯烃的定向转化.此外,载体的酸碱性和孔道结构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调节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4.
Combustion processes in porous media have been used by the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dustry to extract heavy oil from reservoi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a one-dimensional nonlinear hybrid system consisting of n reaction–diffusion–convection equations coupled with 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models a combustion front moving through a porous medium with n parallel layers. The state variables are the temperature and fuel concentration in each layer. Coupling occurs in both the reaction function and differential operator coefficients.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a classical solution, first locally and then globally over time, to an initial an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The proof uses a new approach for combustion problems in porous media. The lo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by defining an operator in a set of Hölder continuous functions and using Schauder’s fixed-point theorem to find a fixed point as the desired solution. Using Zorn’s lemma, we extend the local solution to a global solution, proving that the first-order spatial derivative of the temperature in each layer is a bounded function.  相似文献   
25.
We survey some unsolvable conjectures in finite p-group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用水热法制备了正交晶系的纳米球状结构的二氧化锡和正交晶系的由片状聚集成球状结构的钨酸铋,并且对二者进行了复合,制备出了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仪(BE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对复合样品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分别以二氧化锡、钨酸铋和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为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RhB),研究所制备的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90 min时二氧化锡、钨酸铋和二氧化锡/钨酸铋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是9%、22%和30%。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二氧化锡/钨酸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高于单一的二氧化锡和钨酸铋。  相似文献   
28.
晶体硅表面钝化是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晶体硅器件的性能。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一种超强酸-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TFSI)钝化晶体硅(001)表面。研究发现,TFSI的四氧原子结构能够与Si(001)表面Si原子有效成键,吸附能达到-5.124 eV。电子局域函数研究表明,TFSI的O原子与晶体硅表面的Si的成键类型为金属键。由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分析可知,Si表面原子的电子向TFSI转移,从而有效降低了Si表面的电子复合中心,有利于提高晶体硅的少子寿命。Bader电荷显示,伴随着TFSI钝化晶体硅表面的Si原子,表面Si原子电荷电量减少,而TFSI中的O原子和S原子电荷电量相应增加,进一步证明了TFSI钝化Si表面后的电子转移。该工作为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有机强酸钝化晶体硅表面的钝化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